細(xì)說漢字:歹
這是個“歹”字。甲骨文①的上部像骨頭破碎的裂紋,下部像死人的空骨。金文②和小篆③也大體與甲骨文相似。所以“歹”字的本義就是死人的殘骨。 因此,凡是從“歹”的字,大都與死有關(guān),如“死”、“殮”、“殪”、“歿”等。 現(xiàn)在引申為“不好”,稱之為“歹”,如“不識好歹”。
“歹”字是個部首字。在漢字中凡由“歹”字所組成的字,大都與“壞”、 “死”有關(guān),如“殲”、“殘”、“殂”、“殃”、“殞”、“殯”等字。
——左民安《細(xì)說漢字》
擴(kuò)展閱讀
象形字。本像列骨之殘。從戰(zhàn)國晚期到西漢,受俗體書寫的影響,字形下部逐漸向左傾斜,而上部兩畫又連為一橫,于是寫作“歹(音è)”。晚周因字形訛變又別出“??”字。 “歺”字在甲骨文中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,但用的都是假借義。如假“歺”為“烈”,《合集》 6589正“其亦歺雨”,即“其亦烈雨”,意思是“又要下暴雨嗎?”除少數(shù)單獨成字之例外,“歺”在甲骨文中多是作為偏旁出現(xiàn),如皆、烈、洌、??、死諸字所從。后世“歺”以及隸變后的“歹”主要也是用作偏旁,單獨成字的用法很少見。《古錢大辭典·刀布類》 84 “平歺”,讀為“平利”,地名。(齊航福)
——李學(xué)勤《字源》
投稿郵箱:admin@zdic.net
漢典主站:m.mykzcwp.cn
漢典論壇:bbs.zdic.net
漢典手機(jī)站:m.zdi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