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說漢字:歲
“雁塔風霜古,龍池歲月深。”這個“歲”字本為象形字,甲骨文①就像長柄的斧鉞之形,斧刃朝左,其中的兩個小點表示斧刃上下尾端回曲中之透空處。②是金文的形體,原來的二小孔變成兩個“止”,上下二“止”組成“步”。夏代稱年為歲,取“歲星”運行一次為一歲(即一年),也相當于大自然向前跨過一步,所以“歲”字從“步”。③是小篆的形體,與金文相似。④為楷書繁體字。⑤為簡化字。
《說文》:“歲,木星也。”作為星名,并非“歲”字的本義,而是假借義。“歲”字的本義應為“兵器”。不過后來它的本義為斧鉞所代替,所以多用其假借義,指“年”,如晁錯《言守邊備塞疏》“一歲而更。”也就是說:一年更換一次。由“年”又可以引申為“年齡”,如《史記•秦始皇本紀》:“年十三歲,莊襄王死,政代為秦王。”政:嬴政,即秦始皇。
請注意:《左傳•哀公十六年》:“國人望君,如望歲焉。”這里的“歲”若解釋為“年”、“年齡”等,都講不通。實為“年成”或“收成”義。原話的意思是:國內的人們盼望您,就好像盼望一年的收成一樣。
——左民安《細說漢字》
擴展閱讀
形聲字。從步,戉聲?!墩f文》曰“戌聲”,乃就訛變形體而言。甲文中即借“戉”(斧鉞之“鉞”的初文)為之,后加“步”專表周天運行的歲星。歲星即木星,古人認識到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,其軌道與黃道相近,因將周天分為十二分,稱十二次。木星每年行經一次,即以其所在星次來紀年,故稱歲星。利簋:“武王征商,隹甲子朝歲鼎(貞)。”(歲鼎指歲星正當其位,即周的星土分野鶉火)引申指年,周代以前稱年為歲,取歲星運行一次之意。曶鼎:“昔饉歲。”陳純釜:“陳猷立事歲。”由年引申為歲月、時光義,又引申為年齡義,由年齡義引申為表年齡的單位。甲骨文、金文中或用為祭名,如毛公鼎:“用歲用征。”楚系文字中或從月,乃年歲之歲的專字。從宋、元以來,“歲”字就有過多種筆畫較少的簡體字。1935年由當時的教育部公布的《簡體字表》提出以“歲”代“歲”,這個簡體字與現行簡化字的字形完全相同。(陳英杰)
——李學勤《字源》
漢典:m.mykzcwp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