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說漢字:殘
“短衣匹馬隨李廣,看射猛虎終殘年。”這個“殘”字本為會意兼形聲的字。①是小篆的形體,左為“歹(殘骨形)”,右為“戔”,是相重疊的兩把“戈”,表示殘殺之意,亦表聲。②是楷書繁體字。③為簡化字。
《說文》:“殘,賊也。從歹,戔聲。”許慎認為“殘”是個單純形聲字,不妥。應該是會意兼形聲的字,即“從歹從戔,戔亦聲”。“殘”的本義為“殺害”、“傷害”,如柳宗元《斷刑論》:“舉草木而殘之。”也就是說:全部的草木都被傷害了。由“傷害”可以引申為“兇暴”,如《漢書•雋不疑傳》“不疑為吏,嚴而不殘。”這是說:雋不疑這個人做了官以后,雖然很嚴厲,但并不兇暴。又可以引申為“殘缺不全”,如《漢書•劉歆傳》:“學殘文缺。”由此又可以引申為“剩余”,如杜甫《奉濟驛重送嚴公》:“江村獨歸處,寂寞養殘生。”“殘生”就是“余生”。
請注意:“殘酷”一詞,現在多用為兇狠、毒辣或劇烈的意思,可是古代則為“悲慘'“不幸”之意,如《后漢書•何敞傳》:“致此殘酷。”意思是:造成了這次悲慘事件。
——左民安《細說漢字》
擴展閱讀
形聲字。簡化字作“殘”。《說文》:“殘,賊也。從歺,戔聲。” 《蒼頡篇》:“殘,傷也。” “賊”義為害,故“殘”本義為傷害、殺害。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張儀之殘樗里疾也。”高誘注:“害也。” 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放弒其君則殘之。”鄭玄注:“殘,殺也。” 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凡二十七縣殘。”裴骃集解:“謂多所殺傷也。”引申而為毀壞、毀滅。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“則汝殘矣。”高誘注:“壞也。”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:“昔智伯瑤殘范、中行。”高誘注:“滅也。” 《荀子·榮辱》:“室家立殘,親戚不免乎刑戮。”用作名詞義為禍害。漢賈誼《論積貯疏》:“是天下之大殘也。”又引申為殘缺、剩余義。《后漢書·儒林傳》:“典文殘落。” 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以殘年余力。”(嚴玉)
——李學勤《字源》
漢典:m.mykzcwp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