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?
1、2、3《甲文編》379~381頁。4《金文編》650頁。5、6《戰文編》619頁。7、8《說文》188頁。9《睡甲》145頁。10、11《篆隸表》645頁。
形聲字。《說文》:“旬,徧(遍)也。十日為旬。從勹、日。??,古文。”徐灝段注箋:“十日為旬乃旬之本義。”王國維《觀堂集林·釋旬》:“余遍搜卜辭,凡云‘貞旬亡??’者,亦不下數百見,皆以癸日卜,殷人蓋以自甲至癸為一旬,而于此旬之末卜下旬之吉兇。……曰旬甲至癸而一遍,故旬之義引申為遍。”甲骨文勹字即用為后世之旬,詞義也是以十天為一旬。甲骨文旬字作
,不是《說文》之勹(包)字,也不是古文字中之
(伏)字。其形體來源于甲骨文云字,甲骨文云字作
。于省吾主編《甲骨文字詁林》“旬”字條后姚孝遂按語:“‘
’之形體乃由‘
’字演化而來,借助某些基本形體稍加變化以孳生新的文字形體,此為古代文字演化途徑主要手段之一。”甲骨文旬字形體來源是這樣的:
(云)
(勹或旬)。到了西周加“日”旁作為形符,則勹為聲符。春秋戰國文字以勻為聲符。《說文》旬之古文??之形即春秋戰國文字
形之訛變,很難看出從日勻聲了。從戰國秦文字開始,
訛變為
(伏)形,為《說文》篆文旬字所本。總之,旬字之本義為十天,引申為遍,《說文》所釋為引申義。(周寶宏)
——李學勤《字源》
擴展閱讀

“年盈八旬,力鼎志堅。”這個“旬”字本為象形字。甲骨文①就像是周匝循環的形狀,表示周遍循環之意。②是金文的形體,中間增加一“日”字,表示“旬”與時間有關。③是小篆的形體。④為楷書的寫法。
《說文》:“旬,遍也,十日為旬。”這是對的,如《莊子•逍遙游》:“旬有五日而后反(返)。”也就是說:十五天以后再回來。《韓非子•初見秦》:“圍梁數旬。”“梁”是指魏國的都城。大意是:把魏國的都城包圍了幾十天。“十年”也可以稱為“旬”,如白居易《偶吟自慰兼呈夢得》:“且喜同年滿七旬。”所謂“七旬”就是“七十歲”。不過,今語所說的“我比你大兩旬”,可不是“我比你大二十歲”的意思,而是說“我比你大二十四歲”。這是指每十二屬相循環一次為一旬。“旬”字還可以由“周遍”義引申為“周”,如“旬月”就是滿一月;“旬年”就是一周年(或滿十年);“旬歲”就是一周歲或一周年。

漢典:zdi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