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《甲文編》286頁。2、3、4、7、13《金文編》458頁。5、6《漢語字形表》260頁。8《楚系簡帛》567頁。9、14《說文》139頁。10、11、12、15《篆隸表》449頁。
會意字。初文從日,從
。“
”像洪水泛濫之意,所以“昔”的造字本義是指古代大洪水發(fā)生的時期。或以“
”為肉片的象形,太陽暴曬肉片,即是“臘肉”的“臘”字。甲骨文:“庚申卜,??貞:昔祖丁……黍,惟南庚害?”(《合集》1772正)《說文》:“昔,干肉也。從殘肉,日以晞之。……與俎同意。臘,籀文從肉。”依此說,當(dāng)“往古”、“過去”、“以前”意義講的“昔”實(shí)際上是個假借字。因而“昔”也由此引申出“長久”之義,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》所說的“昔酒”就是指釀的時間較長的酒。又以音近通假為“昨”、“夕”、“錯”等等。(王志平)
——李學(xué)勤《字源》
擴(kuò)展閱讀

?從甲骨文①的形體看,上部是“日”,下面是干肉之形,表示在日下曬干肉。而曬干肉非一日之功,時間長久就可以引申為“往昔”之意。②是金文的形體,與甲骨文的形體正相反。小篆③是從金文變來的,只是其上部的干肉之形發(fā)生了偽變。④是楷書的寫法,完全走樣了。
“昔”字從曬干肉這個本義就可以引申為“從前”的意思,如《鹽鐵論•非鞅》:“昔商君相秦也。”即從前商鞅為秦國的相。當(dāng)我們讀《莊子•天運(yùn)》時,會見到“通昔不寐”的話,這里的“昔”字實(shí)際上是“夜”的意思,也就是說“通夜不能入眠”。有時“昔昔”連用,則與“夕”通,如《列子•周穆王》:“昔昔夢為人仆。”也就是“夜夜夢見當(dāng)人家的仆人”的意思。不過今天我們都是用其“往昔”義,如“今昔對比”、憶往昔”等。

漢典:zdic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