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說漢字:冕
——李學勤《字源》
擴展閱讀

這是“冠冕堂皇”的“冕”字,本為會意字。①是金文的形體,上部是個大帽子的形狀,其內為“目”,代表人頭。這就表示人頭上有帽子。②也是一種金文的形體,其下部是面朝左側立的“人”,上部是一頂大帽子。其實,①②就是“免”字,本來就當“帽子”講。可是到了小篆③,則又在其上增加了一頂大帽子。④是楷書的形體。
《說文》:“冕,大夫以上冠也。”這是說:冕,是大夫以上的貴族所戴的禮帽。《左傳•哀公十五年》:“服冕乘軒。”這是說:穿著大夫的衣服,戴著大夫的禮帽,乘坐高級車子。后來又特指“帝王的禮帽”,如“加冕典禮”。
在古代冠、冕、巾、弁(biàn)、帽的含義是有明顯區別的。“冠”是帽子的總稱,如《楚辭•漁父》:“新沐(洗頭)者必彈冠。”這是說:剛洗過頭的人,必先撣一撣帽子(再戴上);而“冕”是指帝王、諸侯、卿、大夫所戴的禮帽;“巾”是指扎在頭上的織品,如李白《嘲魯儒》:“首戴方山巾。”“弁”是皮革帽子,如《左傳•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不說(脫)弁。”就是說:不脫掉皮帽子。
請注意:“冕”字的上部不是“曰”而是“冃”,如“冒”、“冔(xǔ,殷代冠名)”,均屬于“冃”部,是指各種帽子。
漢典:zdic.net